新關注我的讀者應該會發現凱特王的限時動態信息量很大,經常要長按螢幕才能看完所有的字,否則15秒根本就是在考驗速讀能力。老特派員們早就習慣這樣的信息量,而且胃口逐漸被養大,時不時就"求更新"。
.
當初限時動態這個功能出現的時候,我其實並不知道怎麼玩才能與他人做出區別。後來發現結合自己的特長,提供每天一則15秒的觀點是不錯的切入點。之後字越寫越多,開始拆成好幾則,然後發現結合動態的性質,我提供給你們的不就是每天碎片化的閱讀嗎?讓你在滑手機這個輕鬆的當口,就能簡單了解一個事件的始末與觀點。
.
當然,我探討的不僅僅是事件而已,也分享自己身為女性的獨立價值觀。但如果你是一個心思細膩的人,依循這些動態的脈絡,可能也會察覺到我這個人隱藏在文字與圖片背後的"真我"。
.
朋友說,這些動態的文字結合起來都超過別人一篇文章的數量了,為何不把它們真正寫成一篇文呢?
.
乍聽很有道理對吧,但在一個媒體平台主理人的操作經驗法則中,這個建議是要被打槍的。碎片式的限動圖文提供的"娛樂性",是一篇文章無法完整複製的。人們對點開一則15秒的動態沒有設防,如果圖文有趣還能一則一則順序看下去,但對點開一篇文章卻"經常性的設防",因為先入為主的閱讀習慣告訴他們:「喔,一篇文章的字數可能很多,要等有時間的時候才看。」
.
對應這個邏輯,其實這世間很多需要"嚴陣以待"才能完成的事,都有可能因為經過"碎片化"處理而變得容易消化。而簡單有趣的短暫刺激,也能在縝密的統合下,變成帶有起承轉合的長篇。
.
因此,當我想把限動的內容變成一篇文章時,我思考的面向與對文字的講究,可能就會更加嚴謹。但因為手中已經有這些主題,優勢就是能省略尋找靈感的第一步,直接進入創作的階段。
.
無法靜下心來處理或完成一些事,似乎是現代人的通病。但我發現恰恰是因為總覺得"要有完整的時間才能完成某些事"的觀念束縛住了我們的執行力。你以為的"單向通道",其實能夠拆解成一段段小路徑,而且串連起來後還能夠回溯,變成"雙向"。
.
身為一個自媒體人,在快速更迭、錯縱複雜的網路裡,這是我悟出來的,對於生活自理、對於人生規劃的,淺薄的道理。
.
/ 限時動態可以長按螢幕暫停
/ 這樣就能配合自己的閱讀速度看凱特的限動了
/ 別再挑戰15秒速讀喔 !